问题 | 帮信罪属于网络诈骗罪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帮信罪属于网络诈骗罪吗? 帮信罪不属于诈骗罪,两者的区别具体如下: 1、主观方面不同 诈骗罪和帮信罪,在主观方面都要求故意,但故意的内容不同: (1)认识因素方面,诈骗罪要求行为人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种具体的故意;而帮信罪要求行为人确切知道他人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或知道他人可能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是概括的故意; (2)意志因素方面,诈骗罪的行为人持一种希望的心态,为直接故意;而帮信罪的行为人除了希望的心态,还有一种放任的心态,除了直接故意,还包括间接故意。诈骗罪的行为人一般事先、事中有意思联络,有通谋;而帮信罪的行为人,一般没有通谋或无法查清是否有通谋。 2、客观方面不同 都是为犯罪提供帮助,但对诈骗罪和帮信罪来说,帮助的内容、程度也不同: (1)帮信罪的帮助行为,仅适用于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支付结算等特定帮助行为,而诈骗罪的帮助行为,既包含帮信罪的特定帮助行为,也包含提供场所、资金支持等一般性帮助行为; (2)帮信罪的帮助行为,要求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而诈骗罪的帮助行为无此要求。 3、客体不同。 两罪侵犯的客体不同: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而帮信罪侵犯的客体为公共秩序,特别是在“一帮多”的情形下,侵害的法益具有多元化,不仅是网络空间管理秩序,甚至会蔓延至毒品、淫秽物品、洗钱、知识产权等不特定领域的秩序。 二、帮信罪与非法经营罪的区别是什么? 帮信罪与非法经营罪的区别包括外观特征不同、侵犯的客体不同。 1、外观特征上,帮信罪具有依附性,非法经营罪具有独立性。 从外观特征上看,帮信罪中的支付结算,是因为某种“转账、交易、收款”活动本身对上游网络犯罪行为的完成起到了帮助作用,当然这种行为构成犯罪的前提是行为人主观上明知在帮助他人开展网络犯罪活动。 而非法经营罪中的支付结算行为,则不是为上游犯罪而活动,是指独立构成犯罪的支付结算业务活动,该行为不是因为帮助上游犯罪活动资金流转而构成犯罪,而是其本身就构罪。 2、本质上,双方侵犯的客体不同。 当然,这只是外观特征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两罪在本质上的区别,就是非法经营罪中的支付结算,是一种业务活动,而在我国要从事该类金融业务,是需要获得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专门业务许可,性质上属于一种特许经营业务(俗称“牌照”,因此,在没有取得相关“牌照”的情况下,不管这种非法业务活动是否帮助了上游犯罪活动,该犯罪行为独立侵犯了我国的金融管理秩序。 三、帮信罪怎么争取判缓刑? 1、涉嫌犯帮信罪者若是想争取判缓刑,可以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明自己满足判处缓刑条件的材料。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2、法律并没有对“犯罪情节较轻”作出系统的解释 但是,犯罪情节较轻是要基于案件事实的,严谨来说,是要基于办案机关查明的由在案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通过什么方式来帮助网络犯罪、为什么实施帮信行为(犯罪动机)、帮助的次数、被帮助人的人数、持续的时间、涉嫌金额、获利的情况、是否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是否曾因此受过行政处罚等,只有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才能初步判断是否属于犯罪情节较轻的情形。想要争取犯罪情节较轻,就需要辩护律师在查阅卷宗时,充分审查卷宗证据的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能否作为定案依据。 帮信罪与诈骗罪、帮信罪与非法经营罪等,都是存在区别的。对于普通公民来说,并不需要区分这些罪名具体有哪些区别,只要发现他人存在犯罪行为,都可以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对帮信罪属于网络诈骗罪吗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