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类鉴定 |
解答 |
一、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的划分依据交通事故对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以及对财产造成的损失程度,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规定: 本标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将受伤人员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从第1级(100%)到第X级(10%),每级相差10%。 伤残一级的受害者一般是: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采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意识消失;或者是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二级伤残的表现是: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不能工作等。 三级伤残的表现是: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室内的活动;明显职业受限。 一次类推,伤残等级越高,受害者的身体损伤程度越低。总而言之,交通事故的伤残等级就是依据人员的身体损伤程度而划分的。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八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和本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二、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按下列标准划分: 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 1.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的赔偿责任,对方承担20%的赔偿责任; 3.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的赔偿责任,对方承担40%的责任; 4.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的赔偿责任,对方承担60的责任。 5.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6.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5%的赔偿责任。 二、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的: 1.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 3.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4.负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5.无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6.属于交通事故意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的,视具体情况确定双方的赔偿责任; 7.属于不能认定事故责任的,双方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三、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事故的,按第二种情况承担赔偿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三、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按下列标准划分: 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 1.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的赔偿责任,对方承担20%的赔偿责任; 3.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的赔偿责任,对方承担40%的责任; 4.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的赔偿责任,对方承担60的责任。 5.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6.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5%的赔偿责任。 二、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的: 1.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 3.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4.负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5.无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6.属于交通事故意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的,视具体情况确定双方的赔偿责任; 7.属于不能认定事故责任的,双方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三、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事故的,按第二种情况承担赔偿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通过运用法律知识或者是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来解决,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上述的文章内容中已经对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的划分依据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对于该问题如果还有其他疑问的话,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