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终审后多久能申请强制执行? |
分类 | 诉讼仲裁-判决执行 |
解答 |
一、终审后多久能申请强制执行? 1、终审后在法院判决书、裁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可以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2、一般情况中,不起诉就直接申请强制执行是不允许的,因为申请强制执行往往根据一方不履行判决文书。 不过,债权人与债务人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时,若是事先经过公证程序将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力的,一旦债务人借钱不还即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因为,公证债权文书是与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仲裁决定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执行的依据。 3、并且,债权公证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才具有相应的效力: (1)先提出公证申请。债权人向公证处提出申请,并填写公证申请表。 (2)公证员亲自公证。公证员接受委托后,要亲自办理公证事务,不得委托他人办理应由自己完成的公证事务。 (3)公证按程序进行。遇到法定回避情形,公证人员要按规定自行回避。 (4)送达公证文书。做好公证后,公证书要送达给当事人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并由其在送达回执上签名或盖章; (5)签发执行证书。公证机关签发执行证书时要核实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事实情况,并注明被执行人、执行标的和申请执行的期限。 三、法院不予强制执行怎么办? 1、法院不予强制执行,可以询问不予受理的原因。 (1)只有是满足了既定的条件之后,法院才会受理强制执行的申请,并且采取适宜的强制措施。 (2)法院强制执行不了的情况包括被执行人的确无资产可以执行、当事人申请延期执行、被执行人转移资产逃避执行等。有这样情况发生,法院会中止执行,并根据情况作出处理。 (3) 法院执行中,执行申请人有义务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法院也有职责依法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如果债务人确实没有可执行的财产,法院将会下达中止执行的裁定,而债权人可以在发现债务人有可执行的财产之后,立即申请恢复执行,并且法院还可以视情对其实施司法拘留。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三、执行法官拿到执行案件后,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执行法官拿到执行案件后,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案件信息、检查当事人身份信息等。 1、检查案件信息 检查执行依据是否生效。实践中常出现申请人并不知道被执行人已经上诉,因此需再次核实法律文书是否生效,如民事判决、仲裁裁决是否上诉、公证债权文书是否被赋予强制执行效力。 2、检查当事人身份信息 申请人、被执行人是否准确。自然人身份证号是否正确。法人组织机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否完善,法定代表人姓名、身份证号是否正确。 3、检查申请执行内容 当事人申请的是对法律文书的部分执行还是全部执行。是否为互负义务;若是,则可让申请人先履行。 4、检查案件标的 有多个被执行人的,检查各自的债务数额,分期支付的时间节点,利息的计算等,这些都需要认真核对,以免出现执行错误。 5、送达执行通知 执行法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移交执行书,应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执行通知中载明应履行义务的具体内容及执行费等。若被执行人收到执行通知后,已经履行了规定的义务,应立即联系执行法官。 6、送达报告财产令 若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法院应向被执行人送达报告财产令,责令其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采取罚款、拘留措施。 纠纷案件被法院审结的情形,相关纠纷当事人最好履行法院下发的判决书、裁决书之中规定的义务。超期不履行义务的,可能会被权利人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对终审后多久能申请强制执行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