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如果网络诈骗帮凶不知情怎么判
分类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解答

一、如果网络诈骗帮凶不知情怎么判

参与诈骗不知情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确实属于不知情的,不构成违法犯罪,不承担法律责任。当事人是否属于不知情,要根据其他诈骗实施人的供述及诈骗实施的具体过程、证据来分析,而不能仅凭当事人自己的陈述来判断。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如何理解诈骗罪的客观行为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

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思,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应以诈骗罪论处。

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三、诈骗罪酌定从严处罚的情节有哪些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诈骗罪情节严重的情形有哪些

1、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2、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3、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4、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5、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6、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7、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8、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网络诈骗帮凶不知情怎么判,当事人在不知情的情形下参与了诈骗的,不构成犯罪,因而不会被判刑。本文内容如果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提交咨询,律师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20: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