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诈骗罪12万一般怎样判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一、诈骗罪12万一般怎样判 1、诈骗12万罪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诈骗12万属于数额巨大的情形,会被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相关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犯罪构成是什么? 1、欺骗行为:欺骗行为的内容是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现实生活中,诈骗罪的欺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欺骗也有文字欺骗等。 2、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欺骗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即使受骗者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骗行为的成立。需要注意的是,认识错误必须是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 3、使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处分财产的具体表现通常有直接交付财产、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承诺免除行为人的债务等。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宜认定为诈骗罪。 4、行为人或者第三者获得财产:欺骗行为使对方处分财产后,行为人或第三者获得财产。获得财产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积极财产的增加,如将被害人的财物转移为行为人或第三者占有,或者获得债权等财产性利益;二是消极财产的减少,如使对方免除或者减少行为人或第三者的债务。 5、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6、责任形式: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同时,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犯诈骗罪需要什么证据? 诈骗罪需要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 1、物证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指纹、脚印、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犯罪行为产生的物品,以及其他可能揭露犯罪和查获犯罪嫌疑人的实物和痕迹。 2、书证 以其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面材料或其他物质材料。 3、证人证言 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4、被害人陈述 刑事被害人就其受害情况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的情况向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通常也称为“口供”。 6、鉴定结论 受公安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的鉴定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作出的书面结论。 7、视听资料 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或其他高科技设备所存储的信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 诈骗的数额如果已经达到了12万,应该是按照3~10年有期徒刑来进行刑事处罚。诈骗罪12万一般怎样判,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中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解答。希望本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刻咨询”按钮,咨询专业律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