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按撤诉处理的情形有哪些 |
分类 | 诉讼仲裁-办案流程 |
解答 |
一、按撤诉处理的情形有哪些 当出现下列所述的六种情形时,按照撤诉之规定进行处理: 1.原告或者上诉人未能在期限内缴纳相应的诉讼费用。 2.原告接到传票后,由于没有充分的理由,未能到庭参加诉讼活动。 3.原告在未经法庭许可的情况下,中途自行退出庭审过程。 4.原告应当预先支付但并未预先支付案件受理费用,若人民法院已经通知其预交,然而原告仍然不愿意缴纳或者是申请缓、减、免未能获得人民法院批准,那么仍然拒绝缴纳诉讼费用的,依照撤诉之规定进行处理。 5.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原告的法定代理人,若经过法院传票传唤后,仍然没有充分的理由,未能到庭参加诉讼活动,则可以按照撤诉之规定进行处理。 6.对于具有请求权的第三人,若经过法院传票传唤后,仍然没有充分的理由,未能到庭参加诉讼活动,或者是在未经法庭许可的情况下,中途自行退出庭审过程,均可以按照撤诉之规定进行处理; 但是,对于无请求权的第三人,若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未能到庭参加诉讼活动,或者是在未经法庭许可的情况下,中途自行退出庭审过程,并不影响案件的正常审理; 此外,对于依法可以按照撤诉之规定进行处理的案件,若当事人存在违法行为,需要依法进行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按照撤诉之规定进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二、按撤诉处理是否中断诉讼时效 1、起诉后未预缴诉讼费被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的,不能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 2、诉讼时效中断的缘由应为向对方主张权利,起诉中断诉讼时效的原因是让法院代自己向对方主张权利,时间节点应为法院向对方告知权利义务时。 3、尽管从表面上看权利人有以诉讼方式主张权利的意思表示,但由于诉的有效受理以诉讼费的合法缴纳为前提,因此,不缴纳诉讼费而被按撤诉处理,其提起诉讼的行为自然也被撤销,而不具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按撤诉处理的情形有哪些”,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