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单位合同诈骗罪如何认定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一、单位合同诈骗罪如何认定 关于单位合同诈骗犯罪的准确认定,往往需要综合考虑以下诸多要素: 首先,实施犯罪的主体须为单位组织,而并非单独个人; 其次,该单位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意图,其具体表现形式即为,通过编造不实情况或者故意掩盖真实信息等手段,在合同缔结和执行的过程中蒙蔽对方,从而骗取对方财产; 最后,这类违法行为所涉及的金额数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特定标准,并且已经给受害方带来了实质性的经济损失。在进行认定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到单位内部的决策机构是否对相关活动有所了解并给予了支持,同时,所获取的利益是否真正归属单位所有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单位合同诈骗罪最多判几年 关于单位合同诈骗案件的法律定罪量刑准则,即当单位实施诈骗活动造成公私财产损失达到人民币十万元以上时,将被视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其中,所谓的“合同诈骗”,特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作为终极追求,在签订及履行商业交易过程中,通过故意捏造虚假事实或掩盖真相等手段来误导交易方,从而获取对方巨额财产,这就是典型的“合同诈骗罪”。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在对单位实施的合同诈骗罪进行判定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为人必须是单位而非自然人;其次,他们必须存在着非法获取财产的意图,并且这一意图是通过虚拟或者隐藏事实来实现的;此外,他们还必须通过这种手段来获取了相当数量的财产,且这些财产已经被确认为法律上的损失。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要深入分析和衡量单位的决策层是否对此类行为有所了解,以及他们是否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同时,我们还要确定这些财产是否真的由单位所有。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