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肇事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怎么办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
解答 |
一、肇事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怎么办 若肇事者逃避责任,未达到犯罪程度,则需接受2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现金处罚,同时可附加15天以下的拘留期。 然而,若其行为已构成犯罪,则刑事诉讼程序启动后,交通管理部门有权直接撤销其驾照,终生不得再次取得任何形式的机动车辆驾驶证。对于情节特别严重者,如造成灾难性后果,包括致他人重度重伤、死亡或公共财产巨大损失等事件,不仅会遭到严厉的刑事制裁,还会被交通管理部门按规定剥夺其驾驶资格,终生无法再获取任何类型机动车的驾驶证。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应该视作交通肇事罪进行处理。所谓交通肇事罪是指驾驶员未能遵守交通管理与运输管理的相关规定,从而引起了大数额的交通事故,导致他人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死亡,以及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肇事者在事故发生之后,为了逃避法律的追捕,竟然移动伤者往隐蔽地点,导致其死亡。面对这一类情况,我们必须严格按刑法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来处理这些肇事者。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肇事后逃逸与因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办 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明确界定:此乃指行为者在涉及机动车事故的过程中,为了规避警方的法律追责而选择潜逃他处,以致导致受害人无法得到及时恰当的救援并最终身亡的情形。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条文所示,若构成交通肇事罪,对于存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犯罪分子,应判处其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相比之下,倘若犯罪嫌疑人因为逃逸而直接酿成了他人的死亡结果,那么其量刑将会更为严重,通常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倘若肇事者在行为中逃避法律责任,然而却没有达到犯罪的标准,他们将会面临不等的罚款(200-2000元)以及最长达15天的拘留处罚。若是肇事者的行为达到了犯罪的程度,那么相应地便会启动刑事诉讼程序,届时该肇事者的驾照将会被吊销,并且有可能终身不能再取得驾驶资质。针对一些恶性案件,例如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涉及重大财物损失等情况,犯罪肇事者将受到刑事处罚,同时也会剥夺他们的驾驶资格。如果有人故意把受伤者移到隐藏位置导致其死亡的情况发生,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