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抢劫罪构成无期徒刑的条件都有什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抢劫罪构成无期徒刑的条件都有什么 因犯有抢劫罪而被判处终身监禁(即无期徒刑)的情形主要表现为犯罪情节极为严重。此类情况涵盖犯罪金额庞大、抢劫手段极端危险、受害人身受重伤乃至生命垂危、多次实施犯罪或对特定弱势群体如老幼病弱妇女进行抢劫等方面。若罪犯在抢劫过程中动用持械枪支、爆炸装置等极度危险的工具,或是犯案地点位于银行、证券交易所、金融机构等关键场所,亦有可能面临无期徒刑之刑罚。 再者,若是涉及到抢夺救灾款物、危急抢险救援物资等具有恶劣社会影响的犯罪行为,同样可能导致被判处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抢劫罪致终身监禁,常因情节极恶:巨额抢劫、极端暴力致重伤或命悬一线、累犯或对弱势群体施暴。持枪械、爆炸物抢劫,或在银行、金融核心区作案,亦重判。抢夺救灾、抢险物资等恶劣行为,同样面临无期徒刑。 二、抢劫罪构成要件有什么 关于抢劫罪的构成要素,下面详细阐述如下所述: (一)抢劫罪的客体要素。 抢劫罪所侵害的对象,是现行法律保护下的公私财产权以及人们的人身权利与自由不受侵犯。 (二)抢劫罪的客观要素。 抢劫罪的客观表现形式主要为行为人对公共财物的所有权持有者、保管者或是守护者,当场采用暴力手段、威逼手段或是其他强制性的手段,武力夺取公有或私有财务的行为。 其中,所谓的“暴力”,就是对财物的法定所有人、法定管理者或实际占有人的人身实施非法的打击或强制措施,导致受害人无法抵抗,例如殴打、捆绑、伤害、禁锢等; 而所谓的“胁迫”,则是指通过在现场实施暴力来威胁受害人,进行精神上的压迫,从而使得他们心中充满了恐惧,无法行使抵抗,只能乖乖地让犯罪分子抢走财物或者勉为其难地交出财物。 胁迫的核心内涵,是当场向受害人展示暴力行为。 (三)抢劫罪的主体要素。 依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只要年龄达到14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任何自然人均可成为该罪的主体。 (四)抢劫罪的主观要素。 抢劫罪在主观层面,其故意显示得非常明显,且存在着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明确企图。 倘若缺乏这种故意的内容,那么便不能够判定为抢劫罪。 举例来说,假如行为人只抢回自己被骗去的或者是赌博输掉的财物,却并未怀揣非法占有他人物品的念头,那么这种情况便构不成抢劫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三、抢劫罪构成的金额怎么判 抢劫罪在量刑时并不仅仅依赖于所涉及的财富数额,还需考虑诸多综合性因素。一般而言,倘若犯罪分子通过暴力手段、恐吓威胁或其他非法方式来攫取公私财产,那么就已经触犯了抢劫罪这一严重刑法。然而,抢劫行为的财务数额若达到了“巨大”级别,那便属于情节特别恶劣的范畴。针对此类情况,在司法实践中,“数额巨大”的衡量标准往往会因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有所区别。通常情况下,当抢劫金额介乎于三万元至十万元之间时,就有可能被判定为数额巨大。然而,即便抢劫金额尚未达到上述标准,如果犯罪分子实施了诸如入室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进行抢劫、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多次进行抢劫活动或者抢劫金额巨大、抢劫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等极端恶劣的犯罪行为,同样会面临较为严厉的刑事处罚。总的来说,对于抢劫罪的量刑,需要对各种复杂的事例事实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估,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抢劫罪致终身监禁,常因情节极恶:巨额抢劫、极端暴力致重伤或命悬一线、累犯或对弱势群体施暴。持枪械、爆炸物抢劫,或在银行、金融核心区作案,亦重判。抢夺救灾、抢险物资等恶劣行为,同样面临无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