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醉驾未判前,可以解雇吗 |
分类 | 交通事故-醉驾 |
解答 |
一、醉驾未判前,可以解雇吗 一般而言,如果事业单位员工因饮酒驾车而被判刑,则其公职并不必然会被解除。然而,若法院判定该员工酿成了醉酒驾驶机动车辆的指控罪名成立,那么该员工的驾驶执照将会被吊销,且在未来五年之内都无法重新取得驾照。 同时,法院将对其进行宣判,裁定其行为构成刑事犯罪,并依法判处相关的罚金;如果指控的罪名涉及到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的情况,则同理该员工的驾驶执照将会被吊销,而且十年内都不能再重新获得驾驶执照,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在余生内均不可再驾驶运营车辆,同样地,法院将根据具体案情,依法对此类罪犯处以拘役及相应的罚款。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处分: (一)损害国家声誉和利益的。 (二)失职渎职的。 (三)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四)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 (五)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 (六)其他严重违反纪律的。 第二十九条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受处分的期间为: 警告,6个月; 记过,12个月; 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24个月。 二、醉驾未判可以取保候审吗 对于醉驾案件中的当事人而言,是有可能获得取保候审待遇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在处理可能涉及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等类型的案件时,或是在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引发社会风险的案件中,可以考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取保候审。 此外,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者是孕妇或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只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引发社会风险,也可依法予以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在员工醉酒驾车案件尚未确定犯罪性质之前,雇主享有终止雇佣合同的权利。倘若该名员工因醉酒驾车而最终被判定为有罪,那么他/她将会面临驾照吊销的严厉惩罚,同时还可能要缴纳罚款等其他相关法律责任。对于涉及到运营车辆的醉驾行为,其所受到的处罚更为严重,不仅会被禁止在十年内重新获得驾照,而且终生都不能再驾驶运营车辆。因此,雇主在员工被判定有罪之前,可以出于对企业安全的高度重视而选择提前解除雇佣关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