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限制减刑的后果有哪些方面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限制减刑的后果有哪些方面 限缩减刑制度,顾名思义即对那些被宣告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涉嫌蓄意谋杀、强奸、抢劫、绑架、纵火、爆炸、投毒或涉及组织策划的暴力性质严重的罪行而被法院判处死刑并缓期执行的罪犯,经审理案件的法官根据犯罪行为的具体情节及其他相关因素,可依法同时决定对他们实施限缩减刑。 至于限制减刑的具体后果,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将使得这些罪犯在其实际服刑期间必须承受更为漫长的牢狱之灾; 其次,减刑以提前获释的可能性将会大幅度降低,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刑事处罚的震摄力度与惩罚效果; 再者,这也有助于维持社会的公共秩序与治安稳定,进一步降低了罪犯重新犯罪的机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条 【死缓变更】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二、限制减刑的死缓是多长时间 死缓乃针对犯罪者所采取之惩治措施,全称为“死刑缓期执行”,具体涵义为: 对那些理应处以死刑之人若非必需即刻执行者,可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缓刑两年执行。 1.在两年期限之内,倘若违法者并未故意实施重罪,则两年期满之后,将其从死刑减至无期徒刑; 若行为人被判罚限制减刑的死缓,在缓刑期满后依法将其减至无期徒刑的情况下,再度减刑的实际执行刑期不得短于25年。 2.如确有重大立功贡献,则在两年期满后将其减轻至25年有期徒刑; 如缓刑期满后被依法减轻至25年有期徒刑,再度减刑实际执行刑期不得短于20年。 3.若犯罪者蓄意犯罪且经查证的确凿无误,则需呈交最高人民法院予以核准,尤其是执行死刑的命令。《刑法》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三、限制减刑的后果包括哪些 实行限制减刑政策意味着对犯罪者的减刑程度将会受到高度严谨的规范制约。这一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际服刑期限将大幅度延长。通常情况下,被实施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在缓期执行期满之后,如果依法被减为无期徒刑,那么他们实际需要执行的刑期不得低于25年;而如果依法被减为25年有期徒刑,那么他们实际需要执行的刑期则不得低于20年。其次,减刑的条件变得更加严格,审查过程也更为严密。在狱中的罪犯获得减刑的机会相较于以往将会有所减少,而且每次减刑的幅度普遍较小。最后,对于罪犯的改造以及重返社会的过程将会产生深远影响,无疑加大了他们在监狱内接受教育改造和心理辅导的时间投入。 限缩减刑制度是对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特定情形下法官可依法决定减少减刑机会,延长服刑时间,降低重新犯罪风险,维护社会秩序。此举旨在增强刑罚威慑力,减少提前释放可能。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