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过失犯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意思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过失犯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意思 关于过失犯罪的惩戒尺度,这实际上是法律制度对于因误触法律红线或因过分自信甚至自负而直接激起犯罪事件的举动所给予的相应的刑罚力度。 具体来说,依照我国严明的刑法规定,相比较故意犯罪而言,过失犯罪的刑罚惩罚力度普遍较为轻微。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过失犯罪者的主观恶意程度相对较低。 以交通肇事罪为例,若由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进而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严厉惩罚; 然而,倘若交通肇事后选择逃逸或者存在其他极其恶劣的情节,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更为严重的情况下,如因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过失犯罪惩戒依刑法而定,较故意犯罪为轻,因主观恶意低。如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情节恶劣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则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过失犯罪的追诉期是多长时间 所谓的追溯期限其实就是针对刑事案件所设定的法律追责时效,这一概念是指司法部门依据相关刑事法典,就犯罪分子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进行起诉或追究的法定有效期限。 追溯期限的具体规定如下: 首先,若某一犯罪行为在法定最重处罚种类(即有期徒刑)为不满五年的情况下,则在经过完全五个自然年后,便将失去可以被追溯和追究的资格。 其次,当法定最重处罚种类(有期徒刑)超过五年,但未达到十年时,那么在经过整整十年之后,该行为将不再具有被追溯追究的资格。 再次,若某一犯罪行为的法定最重处罚种类为超过十年的有期徒刑时,在经过完整的十五年后,这一行为同样会失去被追溯和追究的资格。 最后,倘若某个犯罪行为的法定最重处罚种类为无期徒刑或死刑,那么在过去整整二十年后,该行为将不再具备被追溯和追究的可能。 但如果在二十年之后,司法机关认为该行为仍需要被追溯和追究的话,他们将会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交申请并请求其进行全面核查。 然而,以下两种情况由于特殊原因,将不会受到追溯期限的限制: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首次启动立案调查或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案件之后,却有当事人逃避调查甚至拒绝接受审判的情况; 或者是在追溯期限内,被害者在法院、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正式受理案件后,仍提出了控告,然而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却没有按照程序进行立案调查的情况。 《刑法》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三、过失犯罪的量刑标准有哪些情况判刑 关于过失犯罪的量刑标准,由于涉及到具体的罪名,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通常情况下,相对于故意犯罪而言,过失犯罪的量刑相对偏于轻微。例如,在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问题上,其对应的法律规定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较为轻微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过失致人重伤罪则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法律惩罚。在更为严重的交通肇事事件中,如果行为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公共或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对应的刑期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但是,如果在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具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出现,那么他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倘若因为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那么刑期将会延长至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当面对这些问题时,法院在裁量罪犯的刑罚时必须全面权衡犯罪的具体事实、性质、情节及其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力求制定出公正且符合实际情况的刑罚判决。 过失犯罪惩戒依刑法而定,较故意犯罪为轻,因主观恶意低。如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情节恶劣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则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