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抢夺罪和抢劫罪的主体范围是什么
分类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解答

一、抢夺罪和抢劫罪的主体范围是什么

关于抢夺罪与抢劫罪的主体条件,皆要求行为人应为年满16周岁并符合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不受任何特殊身份条件的限制。

在法律实践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犯罪类型对于主体资格的认定往往并不涉及到特别的身份辨识。

换言之,只要行为人达到了刑法所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其个人的精神状况亦足以承担刑事责任,那么不管行为人属于何种社会阶层或职业群体,实施了相关的抢夺或者抢劫行为,都有可能被判定为构成相应的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抢夺罪与抢劫罪主体均需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无特殊身份要求。 法律实践中,两者认定不侧重身份辨识,仅要求行为人达刑事责任年龄且精神正常。 故,任何阶层或职业者,一旦实施抢夺、抢劫,均可能构成相应犯罪。

二、抢夺罪和抢劫罪哪个判刑更严重

上诉情况对于刑法中数项罪名合并处罚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倘若某个人在判决宣定时已犯多项罪行,除了被判处死刑或无限期徒刑者外,法院有权根据具体情节来确定其应执行的刑期,不过在此过程中,管制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年,拘役则不超过一年;

对于判刑较轻的案件,有期徒刑的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下的,最高刑期不应超过二十年;

而当总和刑期达到了三十五年及以上时,最高刑期也最高不会超过二十五年。

其次,在判决宣告之后,罪犯被处以的刑罚全部执行完毕之前,倘若法院发现在判刑时未发现的罪行,需依据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给新的罪行定罪量刑,然后将前两项判决所判处的刑罚相加,以最终决定执行的刑期。

对于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所决定的刑期中。

最后,若罪犯在判决宣告之后,刑罚执行完毕之前再次犯罪,那么法院需要对此新犯罪行为定罪量刑,同时将前罪犯未尽的刑罚以及新罪的刑罚相加,再按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最终确定执行的刑期。

《刑法》第六十九条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三、抢夺罪和抢劫罪的量刑一样吗

关于抢夺罪与抢劫罪之间在量刑方面存在差异的问题,两者的定义分别如下:抢夺罪,即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唯一动机,乘势而起,光明正大地从他人手中夺走价值较大之公私财物的犯罪行径;而抢劫罪,则是通过暴力、恐吓或其他强制手段,强行索取他人财物的违法行为。相较而言,抢劫罪的量刑标准更为严格,原因在于其犯罪手段的残忍程度以及对社会公共安全所造成的潜在威胁更大。在实际事例中,量刑的具体尺度将依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涉案金额大小、以及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两种罪名在法律层面上有着明确的界定,具体的判定还需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

抢夺罪与抢劫罪主体均需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无特殊身份要求。 法律实践中,两者认定不侧重身份辨识,仅要求行为人达刑事责任年龄且精神正常。 故,任何阶层或职业者,一旦实施抢夺、抢劫,均可能构成相应犯罪。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