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认定恶意透支资金罪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如何认定恶意透支资金罪 在认定是否构成恶意透支资金罪时,我们需着重考量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行为人必须违反了信用卡机构所规定的最高透支限额或最长期限进行透支操作; 其次,在经过信用卡发卡银行发出两次正式催款通知且逾期时间长达三个月之久之后,行为人仍然拒绝偿还所欠债务; 最后,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应被确认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例如他明知自己无力偿付债务却依然大肆透支,或者肆无忌惮地挥霍透支得来的钱财,以及在透支借款后选择潜逃、更换联系方式等手段躲避银行的追讨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信用卡诈骗罪、盗窃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如何认定恶意拖欠工资 恶意拖欠员工薪酬是指企业通过转移资产、隐匿财产等手段躲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是存在支付能力却故意不予支付劳动者之薪资。 根据法律规定,员工的薪资应以货币形式每月按时发放至其手中。 若遇到节假日或休息日,应当预先在最近的工作日予以支付完毕。 同时,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扣除或者无故拖延员工的薪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三、如何认定恶意透支资金的行为违法 认定恶意透支资金罪,需关注三要素:一,行为人超出信用卡规定的透支限额或期限;二,未在银行两次催款后三个月内偿还债务;三,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意图,如透支后潜逃或故意逃避还款。 四、如何认定恶意透支资金的行为违法 关于“恶意透支资金”这一概念,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在信用卡支付领域,持有卡片的个体为了实现非法占有的目的,超越了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最高限额或者最长期限进行透支,且在发卡银行实施了两次有效催收之后,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时间仍然未能如期偿还欠款的行为。在对这种行为进行法律判定时,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为人的透支金额已经超出了法定的限定额度或者期限;其次,行为人为实现自身目的,在主观上存在着非法占有歪曲的意图,例如:明知自己并无充足的资金用来偿还透支费用却依然盲目透支,肆意挥霍透支所得资金,甚至在透支完成后选择逃匿、变更通信电话号码等手段,故意躲避发卡银行的催收回款工作等等。除此之外,发卡银行在进行了两次有效催收之后,如果透支款项仍然未能得到及时归还,那么超过三个月的期限也同样会被视为判定为恶意透支行为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我们会结合行为人的消费习惯、历史还款记录以及透支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对其是否构成恶意透支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一旦恶意透支的数额达到了法定标准,就有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即涉嫌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认定恶意透支资金罪,需关注三要素:一,行为人超出信用卡规定的透支限额或期限;二,未在银行两次催款后三个月内偿还债务;三,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意图,如透支后潜逃或故意逃避还款。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