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情况可以解除取保候审 |
分类 | 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
解答 |
一、什么情况可以解除取保候审 在取保候审期间,倘若犯罪嫌疑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未获得执行机关的批准擅自离开其居住地所在的市或县等情况,那么他/她将有可能面临着取保候审被解除的风险。 除此之外,若在案件调查终结后,发现证据确凿且足以证明其应承担刑事责任,那么取保候审也将会被解除,并相应地转变为其他更为严格的强制措施。 最后,如果经调查证实被取保候审者不应被追究任何刑事责任时,自然也是需要立即解除对其的取保候审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及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二、什么情况可以提起刑事自诉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在哪些情况下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针对相关案件向法院提出刑事自诉: 首先来说,当遇到以下列出的这些案情时: (一)属于需要被害人亲自提出控告才能得到处理的案件,包括但是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到侮辱、诽谤的罪行; 2.存在对婚姻自由进行暴力干涉的现象; 3.存在虐待的情形; 4.及侵占他人财产等违法犯罪行为。 其次,当人民检察院未对该类案件提起公诉时,如若被害人手中拥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那么此类轻微刑事案件亦可作为原告人呈交至法院审理。 具体来说,这类案件主要包括: 1.故意伤害事件; 2.未经许可擅自闯入他人住所的不当行为; 3.侵犯通信自由的不当行为; 4.涉及重婚的犯罪行为; 5.遗弃亲人或儿童的行为; 6.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犯罪行为; 7.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 8.根据刑法分则第四章和第五章的规定,被告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值得注意的是,对本条中所列举的这类案件,如果受害者能够直接向法院提出诉讼,那么法院应依法予以受理,在此过程中,若发现证据不足以支持此类诉讼,或者判断被告可能会面临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应及时通知受害者前往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 最后,如果被害人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表明对被告人的侵权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且已有证据显示已经对被告人提出过控告,但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却并未对此类犯罪行为进行追责处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三、什么情况可以告对方敲诈 敲诈勒索系指以非法攫取财产为目的,通过施加威胁或者其他强制手段,迫使他人交付财务之行为。在下文列举如下几种情况,可视为符合敲诈勒索的认定标准:首先,实施者需运用恐惧、胁迫等不正当方式,例如威胁对受害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或者破坏受害人的声誉名声等,进而逼迫受害者乖乖交出现金或财务;其次,受害人需掌握确凿的证据,证实实施者行事的意味明显,且唯一动因就是为了非法获取受害人的财产;再者,实施者的行为必须给受害人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损失。当您遭遇此类敲诈勒索事件时,我们强烈建议您立即寻求法律援助,并且尽全力搜集相关证据,比如电话录音、短信往来、电子邮件等等,以便于更好地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请务必确保个人人身安全,避免与实施者产生直接的冲突。 在取保候审期间,倘若犯罪嫌疑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未获得执行机关的批准擅自离开其居住地所在的市或县等情况,那么他/她将有可能面临着取保候审被解除的风险。除此之外,若在案件调查终结后,发现证据确凿且足以证明其应承担刑事责任,那么取保候审也将会被解除,并相应地转变为其他更为严格的强制措施。最后,如果经调查证实被取保候审者不应被追究任何刑事责任时,自然也是需要立即解除对其的取保候审的。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