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关于合同解除的条款有哪些
分类 合同事务-合同终止
解答

一、关于合同解除的条款有哪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关合同解除的相关条款包括:

第五百六十二条指出,双方达成共识,即可解除合约;

此外,订约者亦可设定单方面解除条件。

当解除条件出现时,具有解除权的一方可实行解约行动。

第五百六十三条具体列举了五种可能导致合同提前结束的情况:

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到合约实现目标、未履行主要义务且明确说明或暗示、迟延交付主要义务且未于催询前提早完成、未履行合同义务导致主要目的无法达到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持续性义务类型的不定期合同,任何一方可以在合理期限前作出解除行为,但需提前告知对方。

第五百六十四条规定了,若法律或当事人约定了解除权的执行期,超过此期限且未行使权力,则权力消失。

若未约定或法律未规定执行期,单方知晓或应该了解解除因素后一年内未行使权力,或者未能在收到对方催询后在合理期限进行,该权利便会失效。

关于争议解决,第五百六十五条建议,若其中一方提出合法解约要求,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通知送达对方时,合同便可正式解约。

如有任何一方对此有异议,可请求司法机关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效果。

另外,如果当事人一方在未通知对方的情况下,直接通过起诉或申请仲裁的途径来主张解除合同,同样需要司法机关或仲裁机构确认,以免合同在起诉书副本或仲裁申请副本送达对方之时仍然生效。

最后,第五百六十六条提醒大家注意,当合同被解除之后,仍需继续完成的部分将会暂停,已完成的部分将依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恢复原来的状态或是实施其他的补救措施,同时有权请求赔偿由于解约产生的损失。

若是因为违约而解除合同的话,解除权持有人有权向违约方追究其违约责任,除非事先与另有约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二、关于合同解除条件是什么,有没有法律依据

依据律师最新解读,合同解除的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种:

1.当各方当事人在协商过程中达成共识并决定解除合同;

2.严格按照合同条款中所制定的解除合同条件进行操作亦可解除合同;

3.符合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设定。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对于因同业合作而产生的合同关系,当事人有权通过平等友好的协商达到解除合同的效果。

同时,当事人亦可在合同中预先设定一旦满足特定解除合同事由时,解除权人将自动获得解除合同的权利。

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款进一步详细列举了各种可能导致合同解除的情形,其中包括:

(一)由于买卖双方均无法控制并克服的不可抗力事件使得原定合同目的根本无法实现;

(二)在合同履行到期日之前,买卖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通过声明或实际行动明确表达了其不能履行剩余主要债务责任的意愿;

(三)在合同履行到期前,买卖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通过故意拖延主要债务的方式,在接受催告后仍在相当合理的宽限期内未能履行该债务;

(四)买卖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故意拖延或存在其他极其严重的违约行为以致于使原定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以及(五)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其他种种复杂情况下也可解除合同。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有81%的当事人第一时间通过搜索与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来了解问题的可能风险殊不知背后的法律纠纷,遇到法律问题及时找专业的律师咨询,点击咨询按钮快速找到最合适、可靠的律师,能够降低该问题上存在的95%以上的常见法律风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关合同解除的相关条款包括:

第五百六十二条指出,双方达成共识,即可解除合约;

此外,订约者亦可设定单方面解除条件。

当解除条件出现时,具有解除权的一方可实行解约行动。

第五百六十三条具体列举了五种可能导致合同提前结束的情况:

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到合约实现目标、未履行主要义务且明确说明或暗示、迟延交付主要义务且未于催询前提早完成、未履行合同义务导致主要目的无法达到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持续性义务类型的不定期合同,任何一方可以在合理期限前作出解除行为,但需提前告知对方。

第五百六十四条规定了,若法律或当事人约定了解除权的执行期,超过此期限且未行使权力,则权力消失。

若未约定或法律未规定执行期,单方知晓或应该了解解除因素后一年内未行使权力,或者未能在收到对方催询后在合理期限进行,该权利便会失效。

关于争议解决,第五百六十五条建议,若其中一方提出合法解约要求,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通知送达对方时,合同便可正式解约。

如有任何一方对此有异议,可请求司法机关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效果。

另外,如果当事人一方在未通知对方的情况下,直接通过起诉或申请仲裁的途径来主张解除合同,同样需要司法机关或仲裁机构确认,以免合同在起诉书副本或仲裁申请副本送达对方之时仍然生效。

最后,第五百六十六条提醒大家注意,当合同被解除之后,仍需继续完成的部分将会暂停,已完成的部分将依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恢复原来的状态或是实施其他的补救措施,同时有权请求赔偿由于解约产生的损失。

若是因为违约而解除合同的话,解除权持有人有权向违约方追究其违约责任,除非事先与另有约定。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3: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