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故意伤害罪是否告诉才处理 |
分类 |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故意伤害罪是否告诉才处理 故意伤害罪通常并不属于需要告诉乃论的犯罪类型。 故意伤害罪乃是指蓄意违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犯罪行为。 在大部分情况下,针对故意伤害罪这一犯罪行为,我国公安机关以及其他相关政府机构会根据其职责权限主动开展调查和起诉工作。 然而,当故意伤害罪导致受害者受轻伤时,若受害人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该案情属于轻微刑事案件范畴,且受害人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此种情况便可视为自诉案件进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故意伤害罪不常需受害人告诉即启动程序,它指故意违法伤害他人健康。 通常由公安等机构主动侦查起诉。 但轻伤案中,若受害人能证明为轻微刑事案并自愿向法院起诉,则转为自诉案件处理。 二、故意伤害罪即遂与未遂的认定是怎么样的 关于如何在法律层面区分故意伤害罪既遂与未遂这一问题,我们有如下阐述: 首先,针对以刀具等凶器致使受害人身受重伤的案件,需要具体考虑两种情况: 一种情形是行为人起初只有导致受害人轻伤的意图,但却因为疏忽大意或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最终对受害人造成了重伤; 另一种情形是行为人其实蓄谋要重伤对方,并且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实施了行为,但由于意外或其他不可预料的因素,最终并未达到预期的重伤后果。 通常而言,若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明确的重伤意图,并且客观上已经着手进行故意伤害行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也就是没有造成预定的重伤后果,无论情况究竟是导致了受害人轻伤还是没有任何伤害,只要依据总体情况判断,该案件并非性质微小且危害性较低无需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那么均应判定为故意伤害未遂,依照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引用第234条第2款及第23条予以惩治。 其次,就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以及重伤致使受害人严重伤残这两类特殊案件来讲,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属于标准的结果加重犯。 所谓结果加重,意味着要严格按照实际发生的损害结果来确定是否具有加重处罚的基础,而非仅仅关注可能的损害后果。 换言之,倘若结果并未出现,则并不具备加重罪犯法定刑的必要前提条件。 因此,我们不能将那些仅造成轻伤却未致受害人死亡的故意伤害案件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罪的未遂犯。 综上,我们必须明确,持刀行凶这种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恶劣违法行为,完全可按故意伤害罪进行惩处,一旦受害者经诊断为轻伤以上,犯罪嫌疑人便可能面临牢狱之灾,根据案件的严重程度抉择,轻者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重者甚至可能面临死刑的严厉惩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故意伤害罪索要赔偿怎么办 在处理故意伤害事例并要求侵权方作出赔偿之时,首要步骤便是进行伤势鉴定以明确受害者所受之损伤程度。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您享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合法权益。在此期间,搜集并整合相关证据材料显得尤为关键,例如,医药费收据,护理费发票,因误工而导致的收入损失证明等等都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佐证。而赔偿范围通常涵盖了如下几项主要内容:医药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等为了治疗及康复所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由于误工而导致的收入损失。如果受害人因此次伤害而致残,侵权方还需承担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以及残疾赔偿金;若不幸导致受害人死亡,则还应赔偿丧葬费以及死亡赔偿金。在与侵权方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的过程中,若能够达成和解协议,这将对量刑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若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最终只能诉诸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故意伤害罪不常需受害人告诉即启动程序,它指故意违法伤害他人健康。 通常由公安等机构主动侦查起诉。 但轻伤案中,若受害人能证明为轻微刑事案并自愿向法院起诉,则转为自诉案件处理。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