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抢劫罪和盗窃罪的标准是怎样定的 |
分类 |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抢劫罪和盗窃罪的标准是怎样定的 抢劫犯罪往往伴随着暴力手段的运用,威逼、恐吓或是其他方式强制性地剥夺受害者的财产所有权,使得人们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相较而言,盗窃行为属于秘密手段侵占他人财产资源,并不涉及到暴力行为或是显著的强迫威胁。两种犯罪形式最大的差异之处在于,前者采用了暴力或其他危及当事人生命安全的行动,而后者则通过秘密手段进行偷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明确界定,如有人实施了诸如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的罚金责任。若存在以下情况,则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同时还需缴纳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 (1)进入他人住所进行抢劫;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抢劫; (3)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4)多次进行抢劫或抢劫金额巨大; (5)抢劫导致他人重伤或死亡; (6)假扮成军警人员进行抢劫; (7)持有枪支进行抢劫; (8)抢劫军用物资或用于抢险、救灾、救济的物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抢劫罪和盗窃罪的区别 盗窃罪与抢夺罪之间最为核心和本质的分别在于客观表现形式上隐蔽性与公然性的差异。 首先,盗窃罪的特点之一便是其行为的隐蔽性,即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之际深信自己的行踪并未被该财物的所有权人或者保管者所察觉; 而相较之下,抢夺罪的突出之处在于其行为的公然性,即行为人并不介意自己的行为在实施之时是否会被财物的所有权人或者保管者觉察到。 通常来说,关于二者的区分应当依据犯罪嫌疑人员对于自身获取财产的行为模式的主观认知进行判断。 例如,若犯罪嫌疑人确信自己通过夺取方式获取财物是在物品管理员或者掌控者明确知晓的情况下进行的,即便实际上物品管理员或者掌控者并不了解犯罪嫌疑人的获取财务行为,也仍可以判定其行为构成抢劫罪。 然而,对于盗窃罪的秘密提取行为,必须能够系统地贯穿于全部获取财物的过程中,若行为人先以秘密手段盗窃,但在尚未达到既遂前,即在尚未完全控制财物之前,便已遭到受害人的觉察,继而其又将原先的窃取行为转变为公然的抢夺行为的话,那么就应该被视为抢夺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抢劫罪和盗窃罪请律师费多少钱 在决定聘请律师处理某些犯罪事例时,诸如抢劫罪或盗窃罪等类型的事例,律师费的收取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事例的复杂性程度、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律师本身的丰富经验和良好声誉等方面。 具体而言,可能采用固定收费方式或者是进行分阶段计费的策略。 一般来说,当事例相对较为简单且不涉及到重大疑难问题时,侦查阶段的律师费可能在数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在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律师费则可能分别达到数万元人民币不等。 然而,若事例复杂度较高、涉案金额庞大、社会影响力深远等特殊情况出现,那么律师费也将相应地上涨。 总的来说,关于具体的律师费数额,建议您与律师进行面对面的商谈,综合考虑上述各方面因素后再做出最终决定。 抢劫犯罪运用暴力手段剥夺财产,威胁人身安全;而盗窃则是秘密侵占他人财产,不涉及暴力。前者危及生命安全,后者秘密偷窃。依据《刑法》,抢劫严重者将面临重刑,包括死刑,并需缴纳罚金或没收财产。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