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饮酒驾驶致人死亡赔偿后怎么判 |
分类 | 交通事故-醉驾 |
解答 |
一、饮酒驾驶致人死亡赔偿后怎么判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明文规定,任何人若在违反交通运输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形下,致使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且导致他人生死存亡的,则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处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假如肇事者在事故发生之后选择逃避现场,或者其行为表现出极其恶劣的性质,那么他们将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但不超过七年的有期徒刑。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由于肇事者的逃逸行为直接导致受害人死亡,那么他们将可能面临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对于那些因醉酒驾驶引发交通事故并导致人员伤亡的案件,法院将会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责任认定与刑罚裁量。这其中涉及到对驾驶员是否存在超速行驶、醉酒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违法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倘若醉酒驾驶成为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且无其他任何可减轻责任的情节出现,那么驾驶员极有可能面临较为严厉的刑罚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饮酒驾驶致人死亡未拿到谅解书可以判缓刑吗 在因酒后驾车导致他人不幸身亡且未能得到受害人家属谅解的状况下,被判定适用缓刑的可能性较小,因为这起案件所涉及到的犯罪行为的恶劣程度及其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都具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实际司法实践过程中,谅解书往往被视为衡量法院判决的一项关键性的参考依据。若没有得到谅解书,那么被告获得缓刑的机会将会大幅度地降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三、饮酒驾驶致人死亡与醉酒的区别包括哪些 酒后与醉酒驾车致人死亡,核心在血液酒精浓度:前者介于20-80mg/100ml,后者超80mg/100ml。法律责任上,醉酒驾车致人死亡因过失更重、危害更大,常受更严厉惩罚。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3.3饮酒驾车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3.4醉酒驾车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指出,违反交通运输法规致重大事故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有恶劣情节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者,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醉酒驾驶致事故者,法院将综合考量超速、醉酒程度等因素定罪,主要责任且无减轻情节者,将面临严厉刑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