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肇事罪是否可以不起诉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
解答 |
一、交通肇事罪是否可以不起诉 交通肇事罪是否具备不起诉的条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案件,司法机关可视情决定不起诉,但需在被告无法被判定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然而,若该类事故导致了严重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则必须依法提起诉讼。以下为几种可能导致司法机关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1)犯罪行为情节显著轻微且对社会危害程度较小,不被视为犯罪; (2)犯罪行为已超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 (3)依据国家特赦令获得免于刑罚的待遇; (4)依照刑法规定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未有人提出控告或控告被撤回;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 (6)其他法律明确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交通肇事罪被判刑后还需承担民事赔偿吗 涉及交通肇事罪的案件中,被定罪量刑并服刑结束后仍须履行民事损害赔偿义务。 若因该犯罪行为导致受害者经济损失,则除了依据法律接受刑事制裁之外,还需依照具体情形确定是否需要赔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 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确定被告人负有赔偿责任,那么在服刑完毕之后,他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若仅因其无足够财务能力进行赔偿,则只承担经济方面的责任,无需承受刑事处罚。 然而,若被告人明明具有赔偿能力却拒绝进行赔偿,或者采取变卖个人财产等手段躲避法院的强制执行命令时,将会面临罚款、拘禁等法律所制定的惩罚措施,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受到刑事追责。 根据我国现行相关规定规定,对于那些因犯罪行为给受害者带来经济损失的被告人,除了依法给予其刑事处罚之外,还应对其作出经济赔偿的判断,以弥补受害者所受之经济损失。《刑法》第三十六条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三、交通肇事罪是公诉案吗 交通肇事罪往往被视为公诉事件的典型事件。所谓公诉事件,是指由国家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对涉嫌犯罪的人员进行起诉的司法程序。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涉及到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从而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公共财产及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严重后果。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肇事者与受害者之间能够达成和解协议,并且满足了相关法律所规定的条件,那么这类事件也有可能转变为自诉事件。总的来说,绝大部分的交通肇事罪事件都是由检察机关依据其法定职责主动发起公诉,以此来保障公众的交通安全以及社会的正常秩序。 交通肇事罪在某些情况下可不起诉。若事故情节轻微、危害小,或已过追诉时效,或依特赦令免刑,或属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无人控告或控告撤回,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死亡,或法律另有规定,则司法机关可不追究刑责。然而,若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则必须依法起诉。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