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肇事罪自首怎么判定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
解答 |
一、交通肇事罪自首怎么判定 交通肇事罪自首的判定标准 在处理交通事故的过程中,若存在下列特定情况,则通常可以被认定为自首行为: 首先是交通肇事发生之后,当事人积极主动地向公安机关报案,虽然并未明确表示自身即为案件的实施者,然而在现场并未离开,且在司法机关进行调查询问时,能够如实坦白交代自己所犯下的罪行; 其次是明知他人已经报案,却仍然留在现场等候处理,在被警方逮捕时没有任何抗拒行为,并且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再者就是交通肇事者由于身体原因、受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而委托他人先行代替自己前往公安机关投案,或者通过电话等方式提前自首; 最后一种情况是,尽管并非出自交通肇事者本人的主动意愿,但是经过其亲属朋友的规劝和陪同,最终选择前往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刑法》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 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二、交通肇事罪的处罚有什么 针对交通肇事罪的处罚准则,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可实施如下裁量:首先,若当事人因其行为已构成该犯罪,然而并无特别严重情节者,则应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其次,当肇事司机发生肇事后逃离现场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便应当承受更为严格的法定刑罚,即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后,若由于肇事后逃逸而导致他人死亡等特别重大的损失情形出现的话,等待肇事方的将是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严惩。《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罪的证据标准是什么 在判断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所采用的证据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首要的是必须有能够证明已经实际发生了交通事故的相关证据,具体来讲包括现场勘查笔录、事故现场照片以及监控录像等,这些都是用来明确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整个过程的关键性证据。其次,需要证明肇事者确实存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这可以通过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目击证人的证词等方式来加以证实。再次,需要有能够证明受害人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相关证据,例如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伤势鉴定报告以及死亡证明等等。除此之外,还需要证明肇事者的过失行为与受害人的伤亡后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最后,肇事者的自白阐述、辩护意见以及其他证人的证词等都能够反映出他们在事故中的主观心态以及事故的详细情况。总的来说,所有的证据应该能够形成一个完整且紧密相连的链条,彼此之间互相印证,从而使得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去判定罪犯确实施行了该项犯罪。 交通肇事罪自首的判定标准包括:肇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在现场等待调查,如实交代罪行;明知他人报案仍留现场等候处理,配合调查并供认不讳;因伤或减轻后果委托他人代投案或电话自首;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这些情况通常可认定为自首行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