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肇事罪怎么申请不起诉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
解答 |
一、交通肇事罪怎么申请不起诉 交通肇事罪之不起诉申请程序 通常情况下,交通肇事案件属于公诉案件范畴,如若满足不起诉的条件便难以提起诉讼。 然而,对于导致人员重大伤亡或财产严重损失的交通肇事行为,诉讼便会启动。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下公诉案件可允许犯罪嫌疑人和被告诚挚地表达悔意,通过向受害者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取受害者的谅解,且受害者自愿与之达成和解协议: (1)由民间纠纷引发,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2)除了渎职犯罪之外,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在过去五年内曾犯有故意犯罪的,将不适用于上述规定的程序。 此外,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予以撤销案件、不起诉、终止审理或宣布无罪:(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程度较小,不视为犯罪的;(2)犯罪行为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告知才处理的犯罪,未告知或撤回告知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二、交通肇事罪怎么适用缓刑 若被告人主动承担对受害者及其家属必要的经济补偿责任,成功获得其谅解,可考虑给予缓刑处理。 2.对于犯罪后果严重程度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范畴内,且积极向受害者及家属提供经济赔偿的被告人,即便未能得到他们的谅解,仍有可能享受缓刑待遇。 3.对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故意破坏、编造现场,销毁证据,甚至隐藏事故真相,将责任推诿给他人等行为的被告人,通常情况下不宜适用缓刑; 尤其是那些因逃逸行为导致受害者死亡的案件,尽管具备法定的减轻处罚情节,原则上也不会予以缓刑。 但如果被告人能积极赔偿受害者及其家属所受经济损失,成功获得他们的谅解,则可酌情从轻处置。《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三、交通肇事罪会上公安平台吗 若触犯了交通肇事罪,该行为将会被纳入到公安机关相应的平台进行管控。因为交通肇事罪属于典型的刑事犯罪范畴,一旦被证实为属实,公安机关会依法将相关事件的详细信息以及处理过程与结果都准确无误地输入到自己内部的执法办案系统及犯罪信息数据库之中。这些已存入的记录将成为今后司法统计以及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参考数据,同时也有可能会进一步对涉案人员的个人信用状况以及相关社会活动产生深远且不可忽视的影响,例如在部分需要实施背景调查的事项当中,就极有可能会将此类记录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然而,具体的影响深度与范畴究竟如何,还需根据具体的事件情况以及对应的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加以衡量。 交通肇事罪不起诉需满足特定条件。对造成重大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案件,通常会提起诉讼。但特定公诉案件,如民间纠纷引发的轻微犯罪或过失犯罪,犯罪嫌疑人可通过赔偿、道歉等方式获得受害者谅解,达成和解协议后或可不起诉。若犯罪显著轻微、超过追诉时效、经特赦、未告知或撤回告知、嫌疑人死亡等情形,则不追究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