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最多多少个月内发放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合同 |
解答 |
一、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最多多少个月内发放 经济补偿金理论上应工作交接时一次性付清,但实践中用人单位常因财务、流程等难题延期。国家未强制具体支付时限,允许合理延期。然用人单位故意拖延,劳动者可依法维权,要求速付并索求逾期利息或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二、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劳动合同终止赔偿依情况定。雇主按《劳动合同法》40、41条解约,需付经济赔偿。赔偿按工龄算,每满一年赔一月工资;满六个月不足一年按一年计;不足六个月赔半月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三、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按规定,离职经济补偿未超当地职工年均工资三倍者,免征个税。超此标准部分,不与次年收入合并计税,而是依据综合所得税率表单独精算。此政策旨在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确保税负公平。 《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 五、关于解除劳动关系、提前退休、内部退养的一次性补偿收入的政策 (一)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二)个人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应按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实际年度数平均分摊,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一次性补贴收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 (三)个人办理内部退养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规定计算纳税。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应当在劳动者办理工作交接时支付。一般来说,用人单位应尽量及时支付,并没有明确规定最多在几个月内必须发放完毕。但如果用人单位拖延支付,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用人单位尽快支付,并可能主张逾期支付的利息或赔偿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