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死亡赔偿认定程序有哪些 |
分类 | 工伤赔偿-工伤赔偿标准 |
解答 |
一、工伤死亡赔偿认定程序有哪些 在处理因工致死的工伤索赔过程中,主要涵盖了以下四个重要环节:首先,作为工伤事故发生主体的雇主有义务于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十天内,向当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若未能按照规定时限提交相关材料,则视为申请不成功。 在此情况下,职工家属等有权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自主向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其次,在收到申请之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会对此进行严谨且详尽的调查与核实,并在六十天内作出是否构成工伤的明确决定;一旦被认定为工伤死亡,接下来便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最后,根据鉴定结果,计算出相应的赔偿金额,并就赔偿事宜展开协商。 如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可以选择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二、工伤死亡赔付款标准是怎样的 关于工伤死亡赔付款的法定标准是如何设定的 在涉及工伤死亡问题时,法定赔偿标准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丧葬补助金、抚恤金以及一次性工亡补助。 其中,丧葬补助金的计算方式是以事故发生地所在城市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乘以六个月的固定比例得出;而抚恤金则会按员工本人工资的一定百分比进行发放; 至于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其金额标准为前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十倍。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三、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多长时间 关于工伤死亡赔偿标准的时限 从工亡事件发生至获得赔付所需之周期应当在一个自然月之内完成。 在遭受工伤事故以后,用人单位有责任在收到通知之后的三十日之内向社会保障部门提交工伤申请。 如果单位未能按照规定及时申报,则工伤职工或其家属有权在一年之内自行提出工伤申请。 待治疗结束之后,对应伤者的劳动能力进行鉴定,伤残级别将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判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鉴定程。 了解工伤死亡赔偿认定程序有哪些是保障权益的重要一步。然而,与之相关的还有其他关键问题。例如,工伤死亡后家属的抚恤金发放标准是怎样的?这直接关系到家属后续的生活保障。还有工伤死亡赔偿款的分配问题,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在分配时遵循何种规则?这些都是与工伤死亡赔偿认定程序紧密相连的重要方面。如果您在工伤死亡赔偿认定程序、抚恤金发放标准或者赔偿款分配等方面存在疑问,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