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认定后赔偿有效期多久 |
分类 | 工伤赔偿-工伤认定 |
解答 |
一、工伤认定后赔偿有效期多久 工伤认定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市区级委员会应在60个工作日内出结果,可延长但不超30天。工伤赔偿仲裁时效为一年,自知晓权益受侵起算。对仲裁裁决不服,15日内可向法院起诉。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二、工伤认定后伤残津贴如何计算 工伤认定后伤残津贴的计算通常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一般来说,伤残津贴按照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85%,三级伤残为80%,四级伤残为75%,五级伤残为70%,六级伤残为60%,七级伤残为40%,八级伤残为35%,九级伤残为30%,十级伤残为25%。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如果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需注意,具体计算标准可能因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三、工伤认定后劳动仲裁有效期多久 工伤认定后,劳动仲裁的有效期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该一年时效期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规定。在这一年内,当事人应及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超过一年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一般不予受理。所以,工伤认定后,劳动者要注意及时行使劳动仲裁权利,避免因超过时效而无法获得法律救济。 工伤认定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来说,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日。工伤赔偿的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