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追溯有效期是多久 |
分类 | 诉讼仲裁-办案流程 |
解答 |
一、民事追溯有效期是多久 民事诉讼追诉时效期限之规定 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不存在所谓的追诉期限,而仅仅适用于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通常情况下,诉讼时效为三年,该期间的起算点为权利人得知或推测到自身权益遭受侵害并知晓责任人之时。若另外有明文规定的,则依相应法规进行处理。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刑事追溯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刑事追溯时效规定如下: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总之,刑事追溯时效旨在在合理时间内对犯罪进行追诉,同时也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时间久远而导致追诉不当。 三、刑事追溯有效期与民事相同吗 刑事追溯有效期与民事并不相同。刑事追溯有效期是指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不同罪名的追溯时效期限不同,一般为5年至20年等。而民事追溯有效期通常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等。刑事追溯有效期注重对犯罪行为的追诉,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民事追溯有效期则主要是为了保障民事权利,解决民事纠纷。两者在适用条件、期限规定等方面存在差异,各自在法律体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在民事诉讼中,没有追诉时效期限的概念,而是采用诉讼时效制度。一般而言,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若法律另有规定,则从其规定。这一制度旨在平衡权利保护与交易安全,确保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避免长期悬而未决的纠纷。=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