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酒后驾车追尾肇事逃逸怎么处罚的
分类 交通事故-醉驾
解答

一、酒后驾车追尾肇事逃逸怎么处罚的

在我国,酒后驾驶并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乃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违法行径。鉴于其性质严重,现分别予以阐述。

首先,依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酒后驾驶机动车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驾驶员,应给予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以1000元人民币以上2000元人民币以下罚款的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此类驾驶员,若因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已经受到处罚,但又再犯同样错误的,则将面临更为严厉的惩罚,即处以十日以下拘留,同时罚款金额再次上升到1000元人民币以上2000元人民币以下,并且还会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然而,如果驾驶员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情况,那么他将会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采取强制措施,直至清醒为止。在此期间,机动车驾驶证也将被吊销,并且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根据法律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驾驶员将被处以五年之内不得重新获得机动车驾驶证的严厉处罚。

至于追尾肇事逃逸的行为,如果尚未达到犯罪程度,则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200元人民币以上2000元人民币以下罚款,并可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的行政处罚。但是,如果该行为已构成犯罪,那么驾驶员将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酒后驾车肇事逃逸后如何进行民事赔偿

酒后驾车肇事逃逸后,民事赔偿主要涉及以下方面。首先,受害者可向肇事方主张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实际损失。其次,若造成残疾,还需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等。造成死亡的,要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

在赔偿责任方面,肇事逃逸方通常需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但如果肇事车辆有交强险和商业险,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应予以赔偿。

受害者应及时收集证据,如现场照片、证人证言等,以便日后索赔。同时,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赔偿问题,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肇事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总之,酒后驾车肇事逃逸后,受害者应积极维护自身权益,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应有的赔偿。

三、酒后驾车致人伤亡如何界定责任

酒后驾车致人伤亡,责任界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若驾驶人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醉驾标准(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毫克),一般认定其承担全部责任。即便受害人存在过错,如突然横穿马路等,醉驾者仍需承担主要责任。若驾驶人仅为酒后驾车(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毫克每100毫升且小于80毫克每100毫升),则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如双方过错程度等,由交警部门综合判定责任比例。通常,酒后驾车一方需对受害人的伤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总之,酒后驾车致人伤亡责任界定较为复杂,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在我国,酒后驾车肇事逃逸行为,实属极端恶劣的违法行为。此类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其性质恶劣,法律严惩不贷。酒后驾车,无视交通法规,已属违法;肇事逃逸,则是对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践踏。因此,必须明确法律界限,加大惩处力度,以儆效尤,共同维护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秩序。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