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诉讼期限多久内有效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合同 |
解答 |
一、劳动合同诉讼期限多久内有效 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之提请仲裁的法定时效期限为1年度。而该期限系自当事人明确知晓或理应知晓自身权益遭受损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在劳动关系持续期间内,若因拖欠劳动报酬问题引发争议,则劳动者有权提起仲裁,且不受1年度仲裁时效期限的制约;然而,当劳动关系宣告终止时,当事人须于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的1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合同诉讼期限是否存在时效限制? 劳动合同诉讼期限存在时效限制。一般来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超过时效期间起诉的,对方当事人可能以时效已过为由进行抗辩,法院可能会驳回诉讼请求。所以,劳动者要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避免因时效问题导致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三、劳动合同仲裁时效多久内可行使 劳动合同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超过仲裁时效期间,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仲裁委员会会驳回申请。所以,劳动者要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避免因超过时效而无法获得法律保护。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