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故意伤害罪主观故意不明如何认定 |
分类 |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故意伤害罪主观故意不明如何认定 判定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故意,需综合考量行为方式、手段、力度、工具,当事人关系,冲突原因,行为人言论态度。若行为超正常防卫,具高伤害风险,倾向认定主观故意。行为轻微,意图不明时,须深入调查,收集证据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重伤如何量刑 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此罪需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因素。若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导致他人重伤,就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例如,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因疏忽大意误断患者神经致其重伤,就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重伤。量刑时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如犯罪情节的轻重、被害人的过错等,以确保量刑的公正合理。 三、故意伤害罪刑事和解条件有哪些 故意伤害罪刑事和解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二是被害人自愿和解,被害人应明确表示愿意与犯罪嫌疑人达成和解,且其意愿应真实、合法;三是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这是基于刑罚轻重来确定是否适用刑事和解,较轻刑罚更适宜和解处理;四是犯罪情节较轻,如伤害后果不严重、主观恶性较小等。满足这些条件,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主持,双方就赔偿等事项达成协议,可从宽处理犯罪嫌疑人。 故意伤害罪中主观故意不明的认定较为复杂。通常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比如伤害行为的方式、手段、力度、工具,双方的关系、冲突的起因,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的言语和表现等。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明显超过了正常的防卫或冲突范畴,具有较大的伤害可能性,可能会倾向于认定其具有主观故意;但如果行为较为轻微,难以直接判断其有明确的伤害故意,就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和证据来确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