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发生事故后交警处理流程是什么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处理 |
解答 |
律师解析:
交通事故发生后,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交警部门会启动以下处置程序:
首先,在接收到交通事故的警报之后,其应迅速派遣交通警察奔赴案发现场进行处理; 其次,在保障当事人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组织抢救伤员,同时也需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地尽快恢复正常的交通秩序; 再者,按照法定程序,交警部门须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测检验,收集相关证据素材; 最后,经过全面调查与证据搜集之后,必须要及时生成准确无误的交通事故认定书,该认定书被视为处理交通事故过程中的合法证据之一。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七十二条及第七十三条的具体规定,当交通警察赶到现场之后,首要任务就是组织力量抢救受伤人员,并且视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交通运输的顺畅。 此外,为了进一步收集证据,交警有权暂时扣押肇事车辆,但应妥善保管这些车辆,以备后续深入的调查核实工作。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对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等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委托专门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当由鉴定人签名。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