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肇事逃逸致人轻伤怎么判刑
分类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责任
解答
律师解析:
首先,就民事责任而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若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当事人选择逃离现场,则逃离方需承担所有的责任;
然而,如有证据证实相对一方同样存在过错,法律对此将予以酌情减轻责任。
此处所谓之“责任”,系针对民事责任,即平常人们所称的赔偿责任。
法律将此类责任界定为推定过错责任。
由于当事人逃逸导致事故现场遭受破坏,使得交管部门在事故责任的认定上出现困难,因此首当其冲地判定其具有过错,并承担整个事故的全部责任;但若有相关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亦存在过失,方可适当减轻前者之责任。
在此过程中,实际上加重了逃逸者证明自己无责的义务和举证的难度。
其次,对于行政责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之规定:
凡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者,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身不可再次获取驾驶资格。
这项规定乃是对交通事故逃逸者所施加的行政层面的惩罚措施,即被吊销驾照、终生无法再度获得驾驶资质,无论其所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实际损害程度如何。
最后,至于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对于触犯交通肇事罪者,其处罚包括:
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则可判处三年至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若因为逃逸导致他人死亡,则可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本法规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归属于情节加重犯行列,并占用刑法空间对其进行较重的量刑规制。
值得一提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明确指出:
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藏匿或遗弃,从而导致被害人没法得到及时救助而身亡或者严重伤残的,应依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最高刑期为十五年,而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高刑期则为死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7: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