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
解答 |
律师解析:
对于未成年人签署的合同而言,其法律效力究竟如何呢?请允许我逐一分析如下几点:
首先,对于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来说,由于他们尚未达到具有完整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因此,此类未成年人所签订的所有合同均应视为无效; 其次,对于已经年满八周岁但仍处于成长发育中的未成年人来说,虽然他们已被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只要其签署的是只享有利益且与自身年龄、智力以及精神健康状况相符的合同,那么这些合同便具有法律效力。 然而,除了上述这些合同外,其他全部类型的合同则需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确认后方能生效。 这个过程中,若法定代理人在收到相关通知后的三十天内未做出任何表示,则应被视为拒绝承认该份合同的法律效力,进而导致该合同归于无效。 最后,对于十六周岁及以上的未成年人来说,如果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主要的生活来源,那么就应当视其为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在此种情况下,他们签署的合同也应当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至于说到合同本身的有效性,则涉及到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第一,当事人双方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在合同关系中,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非法人组织,作为合同主体,都应当具备《民法典》中所规定的具备充分行使权利及承担义务的民事行为能力水平。 换句话说,作为合同当事方的自然人,必须要成为具备完整行为能力的公民才能签署合同; 而法人、非法人组织,则需要在其经过注册并核准的经营范围内开展经济活动,同时在其预定的经营范围内签署的合同,方可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二,合同所涉及的意思表示应当真实并且没有欺诈、胁迫等不当嫌疑; 第三,合同内容和目的不能违反任何法律和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同样也不能触犯公共道德和良俗的底线。 此外,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合同还应当遵守法定的格式要求。 例如,在签署合同时,需要注明签约主体和日期等必要信息,以免影响合同的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