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买房被吃差价纠纷怎么处理
分类 房产纠纷-二手房纠纷
解答
律师解析:
1.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协商变更指双方通过沟通与磋商,对原有的合同进行内容上的增删修改;而协商解除则是指在合同生效期限未到期,双方经协商达成共识,自愿提前结束合同关系。然而,协商变更与协商解除并非万能手段,若欺诈方坚决拒绝协商,那么受骗方便需考虑采取其它行动。
2.中止履行合同义务。在受欺诈方已经承担了合同中的相应义务,但未圆满完成,并且识别到合同可能存在欺诈行为,对于对方是否有欺诈嫌疑有所疑虑时,中止履行便是一种恰当的选择。在此情况下,受骗方应当暂停履行合同规定的相关内容,比如暂缓支付款项,防止自身财物陷入无法讨回之境地。
3.请求确认合同无效。若在合同履行期间或之前,受欺诈方发现签订的合同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存在欺诈嫌疑,同时双方签署的合同很可能是一个欺诈性质的无效合同,这时受骗方可暂缓履行合同约定,然后提出申请,请求合同监管机构,亦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仲裁委员会对这份合同进行审查,以确认这份欺诈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4.请求法院判决合同无效。对于那些在正式履行合同前或正在履行过程中发现可能构成欺诈行为的合同,双方又未就仲裁结果达成书面一致意见的情形,受害方有权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这份欺诈性合同的无效性。
5.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合同欺诈案件常常涉及到违反刑法的行为,因此,别诈骗方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当受骗者发现欺诈方可能隐藏财产、无法偿付债务或者卷款逃逸后,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提供各种线索,搜集确凿证据,并全力配合司法机关迅速查办合同欺诈案件,以便减少因欺诈行为带来的经济损失。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6: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