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企业税收计算方式是怎样的 |
分类 | 公司经营-工商税务 |
解答 |
律师解析: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如下:
应缴纳的税收所得额等于公司全年所获得的总收入减去允许进行税务抵扣的各项项目金额。 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另外两个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等同于当年的净利润加上所有需要纳税调整的增加项,再减去所有需要纳税调整的减少项; 而应纳的税金将由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相应的税率来计算得出。 每个月份内预先支付的税金则由该月应缴纳的税收所得额乘以百分之二十五计算得到。 至于每月应缴纳的税收所得额,则等于上一年度完整一年内应缴纳的税收所得额除以十二。 企业所得税是针对我国境内所有类型企业及其他以取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组织所实际产生并享受的生产经营成果以及其他方面的收益征收的一种税款。 具体来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经营的企业,以及在境内运营或获取收费收入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其他组织,都被定义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然而,个人出资经营的私营企业以及采用合伙制运营的企业并不包含在这个范畴之内。 为了实现收入来源地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双重管控,企业所得税计划将企业划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两大类,并根据此区分设定相应的缴税责任。 其中,所谓的居民企业,即是依据国内法律法规在境内正式成立或经国外相关法律批准成立,但其实质性的管理者、执行者及运行中心位于我国境内的企业。 而非居民企业,则指的是那些根据境外相关法律批准成立,且实际上的主要操控者、执行者及运营中心并不设在外籍国家的企业。 但是,如果这类企业在我国设有专门机构、设施或者虽然没设立实体机构,但从我国获益的话,它们同样会被视作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