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合同中“不可抗力”主要是指什么情形
分类 合同事务-合同纠纷
解答
律师解析:
人们常说的“不可抗力”,它的准确含义应为在合同订立之时未能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通过努力去克服的客观存在之情形。
而要构成此类不可抗力事件,通常须满足以下几个必要条件:
1.暗中涌现的意外性,这个意思是说,未曾被期待的偶发事件必须是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当事人无法预料到的,且事件发生于合约签署之后纯粹表现为概率上的偶然性。
当然,这样的意外事件不应该是深深藏匿于当事人内心深处,完全不可揣测的事件。
有些意外事件其实是有可能被当事人所预见的,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判定某个事件是否可能被预料到:
首先是客观尺度的检验,也就是说在某种特定情境之下,通常具备理性与正常认知能力的人能够预判到的事情,合同中的当事人也理应预知。
如果预见到该种事件的发生需要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那只要以普通人的普遍水平获取了这些专业知识所能理解的事件,这类事件也就应当成为合同当事人所要预测和准备的。
其次是主观维度的评估,这意味着根据行为人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比如其年龄、心理发展阶段、知识层次、职业领域、受教育程度以及综合素质等等因素,来审视合同当事人是否应当为此事作出预警和防范。
2.难以把握的客观实在性。
不可抗力事件的产生通常源于超过债务方实际掌控范围之外的、客观上无法阻遏或改变的诸多因素导致。
对于事件的发生,债务方在主观层面不仅没有任何故意,而且根本不存在任何过失,只能任由其发生,主观上无法阻止其发生。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不可抗力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五百六十三条合同法定解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22: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