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诱导签订合同有效吗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诱导签订合同是否有效这一问题,需依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以下为您详细说明:
一、一般诱导且不违法情形 在一些情况下,签订合同过程中可能存在引导、劝说行为。 例如,商家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特点和优势,鼓励其购买相关商品并签订购买合同。 只要这种引导、劝说行为处于正常商业交流范畴,合同内容不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法定可撤销情形,同时也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比如不涉及虚假宣传、不违背公序良俗的交易习惯等,那么这样签订的合同通常是有效的。 二、存在欺诈等法定情形 若一方采用欺诈手段诱导另一方签订合同,比如在房屋买卖中,卖方故意隐瞒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这一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的房屋产权信息,使得买方在违背自身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了购买合同。 在此种情况下,受欺诈方有权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要求撤销该合同。 三、涉及胁迫情形 当一方通过胁迫手段,如以暴力威胁、揭露隐私等方式,使对方产生恐惧心理,从而被迫签订合同。 例如,甲威胁乙,如果乙不与其签订合作合同,就会伤害乙的家人。 这种情况下,受胁迫方可以向相关机构申请撤销该合同。 综上所述,判断诱导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存在违反法律规定、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等情形。 案情回顾: 小朱欲出售房屋,向小李隐瞒房屋存在严重漏水问题,诱导小李签订购房合同。小李入住后发现问题,认为小朱欺诈,要求撤销合同,小朱则称是正常介绍,合同应有效,双方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小朱隐瞒房屋严重漏水问题,此行为不属于正常商业交流范畴,构成欺诈。因该隐瞒行为使小李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 2、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诱导另一方签订合同,受欺诈方有权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所以小李有权要求撤销与小朱签订的购房合同。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