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老年痴呆前签订的协议有效吗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老年痴呆前签订的协议是否有效,确实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具体判断,以下为你详细阐述:
一、签订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 在老人签订协议的时候,即便后续患上了老年痴呆,可当时其心智处于正常状态。 这意味着老人能够清楚地知晓协议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并且,老人可以准确地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意愿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有效的。 所以,该协议通常会被认定为有效协议,受到法律的保护和认可。 二、签订时已处于认知障碍阶段的情况 若在签订协议之时,老人实际上已经存在认知方面的障碍。 此时,老人可能无法正确地理解协议条款的含义,同时,也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意思。 这种情况下,由于老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此协议就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或者可撤销的协议。 要确切判断协议是否有效,核心在于确定签订协议时老人的认知和表意能力。 要是存在争议,可借助司法鉴定等专业方式来辅助进行判断,从而得出科学、公正的结论。 案情回顾: 小朱的爷爷在老年痴呆前与小李签订了一份财产分配协议,后来小朱认为爷爷当时可能已有认知障碍,协议应无效,小李则认为签订时爷爷心智正常,协议有效,双方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若签订协议时爷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能清楚知晓协议内容,准确表达真实意愿,像对财产分配等细节都清楚明白,依据法律,此协议应认定为有效协议,受法律保护。 2、若签订时爷爷已处于认知障碍阶段,可能无法正确理解协议条款,对财产分配等关键内容认知不清,不能真实表意,那么该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或者可撤销的协议,如有争议可借助司法鉴定判断。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