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无能力偿还怎么认定 |
分类 | 债权债务-债务债权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无能力偿还的认定,需要从多个关键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一、收入与支出情况 收入与支出的对比是判断无能力偿还的重要依据。 当债务人的收入明显低于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以及偿还债务的支出时,就可能被认定为无能力偿还。 例如,一个普通家庭,每月收入仅能勉强覆盖基本生活开销,像购买食品、支付住房租金或房贷、水电费等必要费用后,几乎没有剩余资金可用于偿还债务。 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偿还意愿,也因客观的经济压力而难以实现。 二、财产状况 财产状况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若债务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比如没有房产、车辆、存款,也没有股票、基金等有价值的资产,那么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就会受到质疑。 即便有少量财产,但价值极低且难以变现来偿债,同样可视为缺乏偿还能力。 三、信用记录与借贷能力 信用记录不良的债务人,在金融市场上往往会失去借贷偿债的能力。 当他们难以从其他金融机构获得新的贷款用于偿还现有债务时,说明其财务状况已不被金融机构认可,进一步佐证了其无能力偿还的情况。 四、就业与经营状况 长期失业或经营的企业长期亏损、停产等,都会导致债务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来偿还债务。 这种不稳定的经济状况使得他们难以承担债务偿还的责任。 通常,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并结合相关证据,由法院等相关机构来具体认定无能力偿还的情况。 案情回顾: 小朱向小李借款10万元,约定一年后归还。到期后,小朱未能还款。小李起诉,小朱称自己无能力偿还。争议点在于小朱是否真的无能力偿还,其收入支出、财产、信用及就业状况均成判断关键。 案情分析: 1、从收入与支出看,若小朱收入仅够维持基本生活,支付必要费用后无剩余资金偿债,可能被认定无能力偿还。 2、财产状况方面,若小朱名下无房产、车辆等可供执行财产,或少量财产难以变现偿债,可视为缺乏偿还能力。 3、信用记录若不良,难以从金融机构获贷偿债,也佐证无能力偿还情况。 4、若小朱长期失业,无稳定收入来源,难以承担偿债责任,也可认定无能力偿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