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诽谤罪恐吓性骚扰的处罚是怎样的 |
分类 | 损害赔偿-名誉毁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就法律范畴而言,虚假陈述犯罪(如诽谤)、极端威胁犯罪(如恐吓)以及性别骚扰是相互区别的几种犯罪类别,其对应的惩治措施亦有所差异。
所谓虚假陈述犯罪,指的是蓄意捏造事实,并将其广泛传播,从而对他人的人格尊严及声誉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此类行为,若情节严重,则应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严厉惩罚。 至于恐吓他人的行为,则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 同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如果存在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的恶劣行径,且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那么行为人将会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处罚。 然而,性骚扰这一行为通常并不单独构成犯罪,但却可能违反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或民法中的相关规定。 在民事领域中,性骚扰的受害者有权向加害方提出民事赔偿请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