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8周岁以上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有哪些 |
分类 | 损害赔偿-人身侵权 |
解答 |
律师解析: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承担民事责任,具体分以下两种不同情况: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通常被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意味着在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需要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追认。 比如,未成年人想要购买一台价值较高的电子产品,这种行为一般需要其法定代理人参与。 不过,有一些特殊情况,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相关民事法律行为。 一方面是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像接受长辈的赠与,这种行为只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利益,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是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购买文具、零食等日常用品,这些行为在他们的认知和处理能力范围内。 二、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对于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如果他们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就会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时候,他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例如,一些未成年人通过勤工俭学或者在假期打工,有了稳定的收入,并且这些收入足以维持自己的生活,那么他们在签订与其能力相符的合同,如租赁房屋合同等时,就和成年人一样,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总之,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其行为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等相适应。 案情回顾: 小朱(15岁)想买一台昂贵电脑,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便付款购买。小胡(13岁)接受长辈赠与的房产。小丽(17岁)以打工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签订房屋租赁合同。争议点在于他们的这些民事行为是否有效。 案情分析: 1、小朱购买电脑,因其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购买价值较高电子产品需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同意、追认,未经同意购买该电脑行为效力待定。 2、小胡接受长辈房产赠与,此为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他可独立实施,该行为有效。 3、小丽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房屋租赁合同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该合同有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