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父母过世后房产需要主动处理吗 |
分类 |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 |
解答 |
律师解析:
父母过世后,房产是否需要主动处理,要依据具体情形来定:
一、不存在纠纷且继承人明确的情况 当继承人对房产的继承不存在争议,并且能清晰明确各个继承人所应得的份额时,不急于马上主动处理房产。 这种情况下,继承人可以先进行充分的协商,讨论房产后续的具体安排,比如是共同持有还是由其中一人获得并给予其他人相应补偿等。 协商好之后,再通过办理继承公证,由公证机构对继承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或者通过法院诉讼,由法院依据法律和事实确定房产归属。 二、存在纠纷或有潜在风险的情况 若继承人之间对房产继承存在分歧,如对份额分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或者担心后续出现产权不明等问题,就需要主动去处理。 比如,有的继承人认为自己对父母照顾较多,应多分份额,而其他继承人不认可。 此时,可以先尝试协商,心平气和地沟通各自的想法和诉求;若协商不成,可寻求有关部门调解;若调解也无法解决,就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由法院来判定房产的归属。 总之,法律虽未强制要求立刻处理,但为防止后续出现纠纷和风险,及时妥善处理父母过世后的房产问题是明智之举。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李是兄弟,父母过世后留下房产。父母生前立遗嘱明确房产分配份额,但小朱想独自获得房产并给予小李少量补偿,小李认为应按遗嘱均分,双方产生争议,不知是否要主动处理房产。 案情分析: 1、此案件原本继承人明确且有遗嘱说明分配方式,但因小朱提出不同方案引发争议。若双方能协商一致,如确定共同持有或一人获房给他人补偿等,可通过继承公证或法院诉讼确定归属。 2、鉴于目前存在分歧,他们可先协商沟通诉求;协商不成寻求有关部门调解;若调解无果,只能通过诉讼由法院判定房产归属,以解决纠纷。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