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财产归谁 |
分类 |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 |
解答 |
律师解析: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财产归属及管理涉及多方面要点,具体如下:
一、财产归属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财产明确归其本人所有。 以未成年人为例,他们可能通过多种合法途径获得财产,这些财产的所有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他人不得随意侵占。 二、财产管理 1.法定代理人管理:一般情形下,财产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后进行管理和处分。 法定代理人大多是父母等监护人。 例如,当未成年人想要处分一笔数额较大的财产,如出售继承得来的房产时,就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 因为未成年人可能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来独立处理这类重要事务,法定代理人的介入是为了保障其财产安全。 2.监护资格变更:若法定代理人侵害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财产权益,法院经审查核实后,会指定新的监护人来管理财产,确保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财产得到妥善管理。 总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财产享有所有权,但在管理和处分上受一定限制,旨在保护其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案情回顾: 小朱是未成年人,继承了祖辈房产并接受亲友赠与的一笔钱。后小朱父母未经其同意欲出售房产,小胡作为有监护资格的亲属认为父母此举侵害小朱财产权益,申请撤销父母监护资格,双方就监护权及财产管理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小朱继承的房产及受赠金钱,依法明确归其本人所有,他人不得随意侵占,其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2、小朱父母作为法定代理人,在处分小朱数额较大财产如房产时,应经小朱同意或追认,未经同意处分行为存在不妥。 3、若小朱父母侵害其财产权益,小胡有权申请撤销监护资格,法院核实后可指定新监护人管理财产,保障小朱财产安全。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