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婚内财产协议不公证有啥风险吗 |
分类 | 婚姻家庭-财产分割 |
解答 |
律师解析:
婚内财产协议即便不进行公证,同样具备法律效力,不过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风险,需要夫妻双方有所了解。
一是效力认定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假如一方出于某些原因,否认这份协议的存在或者对协议的具体内容予以否定,那么另一方就需要拿出证据来证明该协议是真实且有效的。 这无疑增加了举证的难度,可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相关证据。 二是变更风险。 日后如果夫妻双方经过协商,想要对协议的内容进行变更,未经过公证的协议在变更的形式以及变更后的效力认定方面,很可能会引发争议。 相比之下,经过公证后再进行变更,其确定性会更高。 三是对抗第三人风险。 通常来说,婚内财产协议只在夫妻两人内部产生效力,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 若第三人并不知晓该协议,且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的交易,那么协议可能就无法对抗第三人。 综上所述,虽然不公证并不一定会使协议无效,但在后续处理纠纷时,可能会面临不少不确定性。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李是夫妻,二人签订了婚内财产协议但未公证。后小朱否认协议存在,且双方协商变更协议内容时产生分歧。此外,在涉及夫妻共同财产与第三人小胡的交易中,小胡不知该协议,引发一系列争议。 案情分析: 1、效力认定方面,小李需举证证明协议真实有效,因未公证,搜集证据难度增大,可能耗费较多时间精力。 2、变更风险上,未公证协议变更的形式及变更后效力认定易引发争议,不像公证后变更确定性高。 3、对抗第三人方面,该协议无法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小胡,在涉及共同财产交易时可能处于不利地位。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