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婚后财产公证后离婚怎么分配 |
分类 | 婚姻家庭-财产分割 |
解答 |
律师解析:
婚后财产公证是夫妻双方对婚后财产所做的一种约定,其意义重大。
1.明确财产归属:若婚后财产通过公证明确归一方所有,那么在离婚时,该财产将按照公证结果,依然归确定的那一方所有。 比如,夫妻双方经过公证,约定某套房产归其中一方所有。 当面临离婚情况时,此房产就毫无疑问地归该方,另一方没有权利对其进行分割。 2.确定分割方式:要是公证约定的是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方式,例如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割财产等。 那么在离婚时,就需要按照公证所约定的内容进行财产分配。 婚后财产公证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在离婚时,财产的分配方式应当依据公证内容来确定。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公证内容必须合法、合理,同时不能违反公序良俗,只有这样的公证内容才是有效的,才能在离婚财产分配中起到关键作用。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李婚后进行了财产公证,约定某套房产归小朱所有,同时约定部分存款按一定比例分割。后两人感情破裂准备离婚,小李却认为房产应作为共同财产平分,对公证的财产归属和分割方式均不认可,双方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关于房产归属问题,既然双方已通过公证明确该房产归小朱所有,根据相关法律及公证的效力,在离婚时此房产应归小朱,小李无权分割。 2、对于存款的分割,公证约定了具体的分割比例,那么在离婚时就应当按照公证所约定的内容进行分配,因为婚后财产公证具有法律效力,只要公证内容合法、合理且不违反公序良俗,就应作为财产分配的依据。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