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借名买房交易过户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 |
分类 | 房产纠纷-二手房纠纷 |
解答 |
律师解析:
透过借名购房这一现象,我们发现对于涉及其中的双方当事人而言,都存在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一)首先让我们来关注出资人所面对的风险: 1、假如在实施了借名购房之后,登记权利人发生了反口行为,即便当事人手中存在大量真实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借名购房的真实性,仍有可能给他们带来诸多不必要的困扰;更为严重的情况是,若无法证实借名购房的事实,那么出资人自身的权益将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最终导致人财两失的局面。 2、倘若所购置的房产属于保障性住房范畴,而出资人实际上并不具备购买此类房产的资格,即便登记权利人承认借名购房的事实,出资人也难以获取该房产的所有权。 3、假设登记权利人未经许可擅自出售房屋,在交易相对方为善意并已完成变更登记的情况下,出资人将无法要求取消交易并取回房屋;即使能够证明借名购房的真实性,也仅能要求登记权利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如果登记权利人未经授权擅自在该房屋上设立他项权利,例如抵押权等,在他项权利人为善意的前提下,出资人若想确认自己的产权,往往需先清除他项权利,方能赢得他项权利人的认同;更为糟糕的是,如果抵押权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抵押权登记实现抵押权,必将对出资人自身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 (二)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登记权利人所面临的风险: 1、如果购房所需的资格或条件是由登记权利人享有,那么在借名购房之后,登记权利人通常会失去再次享受该优惠待遇的机会,比如某些城市针对首次购房者推出的优惠政策,以及通过抽签摇号所获得的优先排序等。 2、如果出资人并非全额支付购房款项,而是选择办理按揭手续,在出资人未能按时履行按揭还款义务的情况下,实际上会对登记权利人的信用记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银行直接向登记权利人追讨欠款。 3、如果登记权利人未能及时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有权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程序,法院在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时,会将借名购房的该房屋视作登记权利人的财产,有可能将其作为被执行人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财产予以保留,然而在执行其他财产的过程中,却可能导致登记权利人实际生活所需的财产遭到强制执行。 此外,在借名购房的案例中,出资人和登记权利人之间的关系通常较为亲密,在法院审理的众多借名购房纠纷案件中,甚至存在许多亲属间的纷争。因此,尽管双方基于信任,并未签署书面协议或协议内容不够明确,但由于借名购房本身潜藏着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极易引发纠纷,不仅对当事人的财产权益构成侵害,同时也会破坏双方的亲情关系,甚至导致原本和睦的家庭因借名购房而反目成仇。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