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拒不执行后把钱还了怎么判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当被执行人在拒绝执行判决裁定之后又把钱还了,依旧有可能被判处刑罚。
在法律范畴内,倘若被执行人具备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能力,却坚决不执行,并且情节较为严重,那么就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即便在事后进行了偿还行为,但若其拒不执行的行为已经达到了情节严重的程度,那么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通常情况下,情节严重的表现形式有多种。 比如隐藏财产,将其藏匿起来不让法院知晓;转移财产,把本应用于执行判决的财物转移到其他地方;故意毁损财产,恶意破坏相关财物使其无法正常使用;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将自己的财产无代价地给予他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这种转让行为并非基于正常的市场交易,而是为了逃避执行,从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得以执行等情形。 具体到量刑方面,会依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像犯罪的情节轻重、给他人或社会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等因素都会被纳入考量。 不过,如果被执行人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履行判决所规定的义务,那么在量刑时,这可以作为一个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来加以考虑。 案情回顾: 小朱作为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法院判决却拒绝执行,期间还转移财产试图逃避执行。后来小朱又将钱还了,但检察机关仍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其提起公诉,争议点在于还钱后是否还会被判刑。 案情分析: 1、小朱具备执行能力却拒不执行,且转移财产的行为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即使事后还钱,因其之前的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程度,仍要承担刑事责任。 2、若小朱还钱行为可视作积极履行判决义务,在量刑时可作为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但不影响罪名成立,具体量刑会综合案件实际情况确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