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教唆犯与从犯有哪些主要区别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教唆犯与从犯之间的区别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两者所涉及的定义范畴有所不同。 所谓教唆犯,主要是指那些通过劝说、利益诱惑、授意指示、怂恿煽动、收买控制、威胁恐吓等手段,将自己的犯罪意图强行灌输给原本并无犯罪意愿的个体,使得被教唆者按照教唆者所设定的犯罪意图去实施相关犯罪活动。 换言之,只要有教唆行为发生,教唆者便构成了教唆犯。 而从犯则是在共同犯罪过程中发挥次要或辅助性作用的犯罪主体。 其次,对两者在共同犯罪中的分类依据亦各不相同。 教唆犯通常是按照共犯人在整个共同犯罪活动中所担当的职能和参与行为的形式来进行划分。 换句话说,所有教唆他人实施特定犯罪行为的人都可以称为教唆犯。 然而,从犯的判定则是看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是否重要来作出判断。 最后,法律对两类罪犯所采取的惩罚措施也存在差异。 具体而言,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人应根据他们在整个共同犯罪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予以相应的惩处。 此外,如果教唆的对象是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那么,法律还会对此施加更为严厉的惩罚。 至于从犯,按照刑法规定,法院应根据他们在共同犯罪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小给予适当的刑罚处理。 通常情况下,从犯比起主犯更可能获得较轻的量刑乃至是有条件的免予刑事处罚的待遇。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