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如何判刑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乃违反社会秩序规范之犯罪行为,其主要含义在于制造或散布包括但不限于爆炸威胁、生物威胁和放射性威胁在内的恐怖信息,或者无视这些信息的制造者,故意进行传播,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此罪行的具体客观实施方式主要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亲自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以及放射性威胁等内容的恐怖信息; 第二,全然知晓这类虚假恐怖信息的存在,依然有意传播并通过这种方式搅乱社会秩序。 根据我国新修订的刑法规定,对于确信属于编造而来的恐怖信息且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犯罪者,将被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当然,如果该行为导致了其他更加严重的不良后果,例如引发群体恐慌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等,那么其所面临的刑罚将会提升到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程度。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