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通常如何判刑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对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处理判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即犯罪分子——包括主要负责筹划、指挥等职务的首要分子与其他积极参与者——如果被判定有罪,将会被判处如下相应的刑事处罚:
1.首要分子的刑事处罚通常较重,他们将面临三年至七年之间范围内的有期徒刑。 2.积极参与者则相对较轻,他们可能会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惩罚。 该罪行的实质在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已达到构成犯罪标准,具体表现方式为情节严重,已经使得正常的工作、生产、营业以及教育、科研、医疗服务陷入停滞状态,进一步导致严重损失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法律的基本规定,具体的判罚可能因案件的具体情节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