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持有、使用假币罪的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当行为人涉嫌持有假币罪的情况下,将依法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罚款或没收财产等刑事责任。
司法机关通常会根据犯罪情节轻重,对行为人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拘役或单处人民币10,000元至100,000元不等的罚金。 对于持有的假币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况,行为人可能需承担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律惩罚。 然而,若行为人误收的那部分假币金额并不大,结果又该如何处置呢?考虑到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持有假币的事实可能不够了解,因此无法认定他们构成持有假币罪。 那发现误收假币之后,接下来如若继续使用,又该作何处理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即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明知手中的是假币且还在使用,如果数额较大的话,就要对其进行刑事处罚。 此外,如果行为人因意识到自己误收假币而打算扭转局面,但在此过程中,由于使用数额较大而进一步危及货币正常流通和国家金融秩序,使得假币现象难以被有效抵制,那么即使这样的行为有着某些值得宽宥之处,也应当视之为违法行为并加以处罚。 当然,在实践中我们也要看到,那些集受害人和不当行为者于一身的行为人,他们在实施使用假币的行为时,可以酌情给予减免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
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